作为一个卖家,我们都应该知道,现在店铺的流量大部分来自移动端,也就是我们说的手机端流量。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及网速的提升,手机购物已成为常态。而淘宝也一直尝试着从一个购物平台往社交平台转变,以便跟客户产生更大的粘性。所以手淘推荐的流量也在快速提升。这也就导致手淘推荐流量是我们做淘宝的重中之重。
什么是手淘首页流量?
把淘宝流量按照入口来分,手淘流量主要分为手淘搜索流量和手淘推荐流量。搜索流量很简单,就是搜索关键词获得的流量,这类流量是最精准的。那么手淘推荐流量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官方的定义是这样的:手淘推荐指的是访客通过手淘客户端的首页产品,除广告banner位,每日好店产品,其他可以直接进入您店铺页面或商品详情页的入口。从定义上理解,就是指通过手机端的淘宝首页上的所有入口,除开那些已经存在的细分入口外的流量,都归入手淘推荐,而且最主要的流量入口来源就是猜你喜欢 。
手淘推荐流量相对于搜索流量有如下几大特点:手淘推荐流量转化偏低,但是流量爆发力度大,稳定性差。相对于搜索流量,手淘推荐流量是系统根据买家的搜索痕迹主动推荐给买家的,因为目的性差,或者客户已经购买,因此会致使转化降低。手淘流量对于店铺基础较差的店铺,转化率也会比较低,不稳定的特点也多出现在这样的店铺中。不过这也仅限于你家店铺基础不好,如果打好基础,人群精准的店铺可以做到手淘推荐转化率接近甚至高过自然搜索的。因此在提高手淘流量之前,做好店铺的各类基础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。
手淘流量的展现原理是它和买家的最近浏览有关,就是买家最近浏览收藏加购过什么产品,系统通过抓取买家信息,默认认为买家最近关注和喜欢的产品,然后推荐给买家。这部分买家是很精准的客户而且成本较低一些,是很多商家都能获取到的免费流量。即便如此,也会出现一些商家一天能有几万的手淘推荐流量,一些商家一天只能有几十个首页流量的现象。我们该怎么操作尽量获取多点的流量呢?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让我们的手淘推荐获得更多的流量来源呢?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例举了几种提高手淘推荐流量的方法。
手淘首页流量怎么获取?
说手淘推荐流量,就一定要说标签。每个买家和产品都会有其标签,这个就是千人千面,它是手淘推荐流量产生的基础。搜索引擎通过买家近期搜索的标签决定是否推荐产品。比如有买家搜索了连衣裙,或者前几天刚买过这种产品,或对产品进行、加购的话,系统就会自动根据买家的这一习惯为他们推荐类似产品。这是根据买家的搜索路径决定的,比如你刚才或者前两天有买到这种产品,收藏,加购这些操作,就是根据买家的行为习惯,搜索路径,然后匹配对应买家有可能需求的产品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次看手机淘宝,猜你喜欢的内容总是很神奇的猜中我们近期喜欢什么产品的原因了。手淘推荐流量你要做的就是这几点:高点击率,高转化率,和高UV,和高收藏加购率。
那么要如何获取标签呢?其实标签获取的解决办法很简单,那就是老客户营销了。通过回馈让利来吸引部分用户实现回购。具体操作就是让老客户任何方式进店,频繁的浏览你的宝贝,这样很快就能打上标签的。
非标与标品的手淘首页标签匹配逻辑
我们知道,在淘内运营标品和非标品,完全是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玩法,在搜索如此,在手淘首页更是如此。在首页流量算法匹配上,非标与标品,也有不同的推进逻辑,今天我们来聊聊,手淘首页的标签匹配方式。
首先,手淘首页的标签匹配,其实是双边匹配,包括用户端的标签,跟货品端的标签,很多同学把标签想得太复杂了,如果要说的复杂,淘宝光性别就有37个,但如果想了简单一点,决定你排名,决定你人群标签的,无非就是这么几个标签。
比如在用户端,你的标签无非就是人群、意图、行为和爱好,我们稍微拆分一下,人群分为性别、年龄、城市级别、LBS定位,这是人群比较通用的标签。
第二个是意图,意图是你最近想买什么,或者说你最近可能想买什么,比如通过你的短期搜索行为,或者长期搜索行为,来判断你想要什么,或者接下来想要什么。
第三个是行为,无非就是你到了具体某一家店后,到店、停留、收藏加购、交易等你跟店铺发生的一系列的数据,一系列的行为,来判断你到底什么时候想要,或者你对某一个货品想要的程度。
最后就是爱好的维度了,你各种各样的兴趣,比如你偏好宠物类的,偏好穿搭类的,偏好各种数码3C类等,其实在用户端,无非就是这么多标签,可以影响整体的搜索排序,或者手淘所谓的推荐排序。
其实产品端的标签,真正能够在搜索或者在手淘首页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,也不是很多,我们先说非标,以女装为例,差不多分成4大类,分别是风格、款式、图案、价格。
女装类的产品标签,淘宝会优先匹配到哪里?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后台,上架时设置的属性,如果你想要获得手淘首页属性,后台在上架时,商品详情后台的属性一定要填写的非常正确,这是淘宝最重要来判断你的产品属性的标签。
下方文稿配图是天猫页面某一个单品的截图,已经非常详细了,包括裙型、裙长、袖型、腰型、风格等都有了。
如果你对产品比较熟悉的话,甚至可以通过属性来想象出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款式,系统也是一样,把这些属性填清楚,其实你货品的标签以及货品轮廓,在系统端已经完全展现出来了,所以非标类目一定要认真填写属性。
第二个是标品,以热水壶为例,相对来讲它的标签没有那么复杂,无非就是风格、材质,还有各种使用场景。热水壶有塑料的,也有不锈钢的。使用场景有办公室使用,也有家庭使用等,这种标类产品,系统会做跨类目推荐。
比如你去搜纸巾盒时,系统接下来可能会推荐给你垃圾桶收纳盒之类的东西,这就是通过场景跨类目推荐的。当你搜纸巾盒时,系统判断你是想要在客厅添加一些东西,那纸巾盒有了,会不会想要一个垃圾桶呢?系统就是按这个逻辑做推荐的。
当我们搞明白推荐原理后,后续如果要做手淘首页运营的话,是有很大帮助的。以女装为例,你想要标签非常精确时,肯定先要把最核心的标签写在标题里,然后先通过搜索,运营关键词,把标签打准了,后续才能够在这个标签上发力。
手淘首页流量有用吗?
你们有时候会突然发现店铺爆了1万的推荐流量,但是只转化3单知道为啥不?
这两有两个原因,建议做标品和非标品的都要看一看。
首先第一点就是推荐流量的计算规则有问题。如果是搜索流量,你搜索关键词之后,点击产品主图进入产品页。才算一个流量,但推荐流量不是比如说微详情或者淘宝短视频,它是在你下滑刷到的时候。停留超过了五秒就算一个流量,哪怕你不点击进去,只是停留了几秒就已经算流量了,那这种流量当然转化率低了,因为他在实际意义上叫曝光,就是这1000个人在你这停留了五秒就算1000个推荐流量了,但是1000个人当中可能只有50个人真的点击进去了,但假设这50个人里有一个人下单。这里的转化率也是按照1÷1000来算的也就是0.1%,现在知道为什么推荐流量转化率低了吧。因为推荐流量是掺了水的流量,就像一个矿泉水平里面1/10是水,还有9/10全是沙子,你说这是瓶水还是瓶沙子?
第二个原因就是推荐流量不精准。推荐流量虽然体量大,但是他曝光和消费者的需求极度不精准,他只适合冲动型消费的产品,因为那种产品只要有曝光就有成交的机会,但是那些明确需求型产品就很不适合推荐流量比如说五金类、器械类和骨灰盒这种,有需求才会购买,没需求你就算天天在我面前曝光我也不会买的呀。就比如有个粉丝最近靠淘宝短视频带来了1万的推荐流量。但是只成交了三单,为啥?因为他卖的是刚需型产品,大家看视频只是图一乐。对于他那个产品是没有需求冲动的,所以你推荐流量再多,转化率也不会太高。因为刚需型产品就适合做搜索性流量,因为搜索流量是相对需求明确的流量。
为什么我要说是相对需求明确呢?因为对于有些产品来说,即使消费者有搜索行为,也不一定就是真的要买。比如说搜索生日礼物这个关键词的人,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要送什么生日礼物,就是想来看一看有哪些生日礼物类型。有人卖生日熊有人卖生日音乐盒,他会买哪个你不知道,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。所以生日礼物这个产品就是非标品,但是搜索生日泰迪熊大概率就是标品,因为出来的产品可能都差不多,这也符合我之前说过的。不同的词路对应了不同的竞争环境,没印象的话记得回头多看几遍这篇文章好了。
扯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们不要盲目的追求推荐流量,也不要因为推荐流量的多或者少而焦虑,因为这个事你们也控制不了。运营的核心在于建招拆招,千万不要学了一招就往所有产品身上套。套不牢的。